一、前 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短期和雙休日觀光休閑度假、回歸自然、體驗田園情趣的市場需求日趨增長。加之近年來永州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人們向往回歸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氣,清幽雅致的環境。同時也希望能品嘗到綠色無污染的綠色食物,體驗農業生活的趣味,這些都為綠色生態旅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規劃目標(市場定位)
生態園的目標市場:首先是永州市的居民,包括永州市區及周邊縣市目標人群600多萬;其次是永州周邊的居民,包括湖南省除永州以外的區縣,目標人群6800多萬;最后是省外甚至國外的游客,目標人群更是極其龐大。
通過規劃及實施,使生態園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示范、生態產品生產、農業體驗、綠色主題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園區。具有高水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園區。
本園將推出三大類生態產品:
1、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包括生態觀光(生態景觀觀光、生態農業觀光、生態技術觀光);休閑度假(營造生態酒店,配套生態保健、生態療養等設施);生態餐飲(全部提供本園區生產的綠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魚蝦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態知識、生物科學、自然保護、花卉文化等);娛樂逗趣(動物飼養逗趣、水上娛樂等);開心農場趣味、家禽果木認養(承包小塊土地、認養家禽、果木)。
2、生態農業示范和產業化:通過運用生態系統、持續經營、物質循環、食物鏈、立體種養等理論和技術,形成各種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包括大田立體種養,水體立體種養,水生、濕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農業產業鏈,達到現代設施農業的科技水平。
3、農業生態產品生產:包括園林苗木花卉、高檔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檔水產品等綠色產品的生產,形成生態農業的獨特文化,同時渲染綠色生態農業的主題。生態產品生產主要分三類:一類是結合生態農業示范,形成本園的特色產品滿足游客趣味體驗及購買需求;另一類是結合旅游和生態餐飲,形成本園的特色綠色餐飲文化,同時待前兩種模式成熟后,可推廣生態綠色品牌,面向市場推廣銷售我們品牌的農副產品。
三、規劃設計原則
(一)生態的原則
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必須突出生態景觀、生態技術和環境保護原則。生態景觀是生態旅游最終成功的重要基礎,首先應突出下列生態景觀:1、從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態系列景觀。2、結合規模化生態農業生產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積的花、彩葉和觀賞果木)。第二,生態技術:即利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立體種植、生態因子綜合配置等原理設計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第三,環境保護:生態園有著野生鳥類保護的良好基礎,必須使其突出成為亮點。此外,旅游勢必會帶來大量的污染,園區自身的生產生活需要也會成為污染源,必須高度注意生態方面的要求,如停車場的位置設置;園內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處理;利用生物種類配置和生物防治技術以減少病蟲害,控制農藥污染;依據食物鏈原理配置動植物生產環節使全園的廢物循環利用,以消滅污染源等。規劃的生態原則是創造園區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的基本原則,這是提高園區景觀環境質量的基本依據,也是生態園區成功與否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高效益原則
從效益原則出發,規劃中將考慮最佳投入和綜合效益最高的項目組合。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示范,生態產品生產,三方面的項目將有機聯系,互相促進,創造出比單獨經營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獲得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園區的建立結合基礎設施的建立,勢必帶動生態旅游的發展;生態旅游發展勢必帶動生態產品的消費;生態產品的消費勢必帶動生態農業示范的完善發展。三者有機結合,良性循環逐漸完善園區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園的效率,結合提升生態旅游的發展,最終發展成為成熟的多功能農業生態園區。
(三)參與性原則
直接參與體驗、自娛自樂是我們農業生態園最重要的特色亮點。規劃中將強調旅游項目的參與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的緊密結合,使城市游客廣泛參與園區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親自動手獲得樂趣和相關的知識,使他們多層面地體驗農產品飼養、種植、采摘、加工、收獲;動物的馴化、逗趣;野生動物的保護;農業高新技術的操作及農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鄉村又高于鄉村的文化氛圍,享受到現代湖濱、田園、花海的風光。同時著重定位中小學生、青少年市場,作為科普娛樂項目開展具有廣大的市場前景。
(四)突出特色的原則
特色是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愈強,因而規劃設計要根據園區的實際,明確資源情況,選準突破口,使整個園區的特色更加鮮明。規劃中考慮本園區應該突出的是:人工生態景觀(特別是大面積的花草,樹木,草坪景觀);人文建筑景觀(個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務區);生態技術生產(利用生態技術進行新優農業生產、家禽、水產品的養殖);體驗主題(通過租種土地,認養家禽,果木);科普教育(針對中小學生對農業生產等認知少,作為科普教育,體驗生活);濱水景觀(人工生態和自然生態相結合的景觀);野生鳥類自然保護。通過突出特色,使本園區成為全國一流,永州第一的農業生態主題園.
(五)文化渲染的原則
通常我們談及農業,首先想到的是其生產功能,很少考慮其中的文化內涵。事實上,農業的發展是與文化的進步緊密相連的,其中的花卉種植和欣賞,農業立體種養生態鏈,更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園區的規劃設計中應深入挖掘出項目內在的文化資源,并加以開發,提升園區的文化品位,以實現景觀資源的高水平利用。比如:定期舉辦花卉文化節、瓜果采摘節、特色文化傳統節日;舉辦有獎攝影評選,吸引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同時達到推廣宣傳作用;舉辦自行車大賽,引起社會關注等。不但以此提升生態園區的背景文化,同時達到提升人氣,提升知名度的效果。
(六)整體規劃,分期開發原則
由于整個規劃涉及資金龐大,整個開發需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以解決開發過程中的融資及土地不能一次性交付使用等問題,為整個園區的早日開放及進入良性循環作好充分準備。從項目開發順序上,整個園區分六個大的主題板塊。1、基礎設施區(包括:酒店、餐館、會議、茶樓等);2、綠色農業生產區(包括:無污染瓜果、蔬菜、家禽、花卉等);3、園林綠化景觀區(包括:園林、草坪、植被、湖泊等);4、趣味體驗區(包括:開心農場、果木、家禽認養、燒烤區、水上娛樂等);5、科普教育區(包括:生態農業展示區、現代農業設施展示區、農業生態鏈教育區等)6、戶外拓展區。先從生態主題建立;生態餐飲商務區建設;舉辦花卉觀摩節,瓜果采摘節;生態技術示范;農作物科普教育觀摩;特種水產、動物養殖等的逐步完善,擴大知名度,增加人氣,逐步達到全面開發的目的 。
四、總體規劃布局
從宏觀布局上把整個園劃分為六大部分,構成園區的景觀主體框架。(簡略介紹)
(一) 園區景觀篇
1、 園林、草坪、植被綠化景觀
2、 特色建筑、人文景觀
3、 主題型園林景觀(花卉、果木)
4、 生態農業景觀(日光溫室大棚、高效農業鏈等)
(二) 基礎設施篇
1、 酒店、餐廳、茶樓、會議 2、 人工湖、道路、水利、綠化 3、 溫室大棚、科普展示廳、勞動體驗區 4、 燒烤臺、水上娛樂、亭宇、休息廳 5、 家禽飼養、漁業飼養、加工室 6、 其他基礎設施
(三) 綠色農業生產篇
1、 山地作物、綠色蔬菜、無公害瓜果 2、 家禽飼養、初加工 3、 花卉,苗木生產 4、 其他
(四) 科普教育篇
1、 生態農業模式藍圖 2、 現代設施農業框架 3、 中小學生農業認知園 4、 山地立體種養模型 5、 沼氣池、垃圾再生處理裝置 。6、 其他
(五) 主題型景觀篇
1、 花卉博覽區(牡丹、月季、木蘭科等)
2、 果樹采摘區(櫻桃樹,枇杷樹,桃子樹,李子樹等) 3、 瓜果采取區(西瓜、黃瓜、小番茄、草莓等) 4、 開心農場區、家禽認養 5、 其他
(六)戶外拓展區
1、軍事訓練、單位、個人登山越野及相關賽事。
整個園區按整體布局規劃,種植各類園林、植被、草坪使整個園區在各個時期都顯示出綠色、生態的氛圍。比如種植:銀杏樹、松樹、萬年青等,不但起到綠化作用,也起到割空間的作用,使生態園與周圍相對分開,同時與周圍大自然景觀有機銜接和過渡,形成和諧地融入大自然,又獨立于大自然的、有特色的景觀。從大門開始延及主干道兩側,包括主入口廣場,對該部分進行精細打造,形成從大門到酒店的園林景觀序列,引導游客游覽全園,把每個主題園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2、生態餐廳、商務區 及大棚蔬菜。
該區域為商業餐飲,商務會談等區域。可按規模大小、檔次修建A、B、C功能商務樓,包含客房,會議,娛樂,餐飲等硬件設施。同時配備相應的設施,便于旅游、度假。餐飲方面充分考慮以本園農副產品為主導,推廣無公害,綠色菜類食品,形成特有餐飲文化。同時配備優質的商務會議廳、茶樓、休閑、KTV等設施。
3、生態養殖、家禽認養區 。
設立專門種養區域,山雞、土雞、天鵝、駝羊等生態養殖。劃分地塊用于游客認養家禽。家禽及飼料等由園區統一提供,游客可選擇性直接參與飼養,或交園區代為管理,家禽產品可由游客自主捕捉,增加游客的體驗趣味,同時附帶推廣銷售土特產。
4、百花園區
該部分是生態園主體部分,各主題園和休閑娛樂區要突出生態特點,各園區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即每個園區具有獨立的景觀特色,獨立的配套設施,獨立的文化內涵,同時在總體規劃下相互協調,相互襯托。例如,在全園合適的地方種植牡丹、月季和木蘭科植物。在開花時,形成全園美麗的景觀,營造舉辦各類花卉節作基礎。通過分期開發,逐步把主要園區打造成獨具風格特點的精品園,讓游客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5、蔬菜、野菜、果樹園、開心農場區。
劃分地塊用于游客自主種植特色無公害綠色植物,種子、樹苗及農具等由園區統一提供,游客可選擇性直接參與種植,或交園區代為管理,農產品可由游客自主采摘,增加游客的體驗趣味,同時附帶推廣銷售農副產品。 同時劃分區域種植果園,如:枇杷樹,桃子樹,李子樹......不但可作觀賞用,待成熟時期可開辦各類采摘節,同時渲染無公害及綠色主題。
6、珍稀植物種植及科普區 。
該部分為生態園核心前言科技部分,通過珍稀植物種植及現代農業模式再現,無土栽培、物質循環、食物鏈、立體種養等理論和技術應用,形成各種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包括山地立體種養,水生、濕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同時充分利用農業生態園區的廢棄資源,構建可再生利用循環,構建沼氣池,垃圾分流處理系統等。鑒于現在城市中小學生對于農業生產的認知不足,可讓科普區成為一個特色亮點,吸取一大批中小學生、青少年參觀學習體驗,可以與學校合作組織夏令營、農業教育基地等,增加園區人氣和效益。
五、園林景觀配置格局
(一)植物景觀配置原則
植物配置上要符合生態原則,營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原則。各個時期有特色的生態景觀,爭取做到在不同時節都有宣傳亮點。使人們時刻都感到生態園“可覽”、“可游”、“可賞”,“可玩”達到終年游客不斷的目的。
1.根據植物生態位進行搭配:根據植物的習性進行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立體種植,以及從水生植物、濕生植物、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置,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和生態系列景觀。
2.從季節上進行合理搭配:每一個季節都有幾類(至少一至兩個)品種的觀賞植物形成整個園區的主題,成為吸引人氣的觀賞亮點。例如:3-4月主要觀賞各種木
蘭花、梅花、山茶花、櫻花;4-5月主要觀賞牡丹、芍藥、丁香、海棠、紫藤、杜鵑花景觀;6-8月主要觀賞紫薇、石榴、荷花、睡蓮、合歡景觀;9-10月,主要觀賞桂花、茶梅、八仙花、千屈菜、石蒜景觀;11-12月,主要觀賞菊花、茶梅、蠟梅、梅、報春花,四季可賞的為彩葉植物園。瓜果類:2-3月青棗、桑葚;4-5月櫻桃,草莓、琵琶;6-7月李子、西瓜、桃子、獼猴桃;8-9月葡萄、杏、梨子;9-10月梨子、蘋果、柿子11-12橘子、柚子、甘蔗??使各個時期都有瓜果可摘,讓游客不但有觀賞的景觀,同時有“收獲”的喜悅。
3.根據園林美學進行搭配:依據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進行配置,同時合理配置落葉和常綠植物,遠景和近景,個別突出和整體協調,給人們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
(二)建筑景觀配置原則
根據整體規劃,分期開發的原則,生態園的建筑將按經營目標進行全面規劃,然后按實際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園建筑布局合理、格調一致,避免重復勞動,又減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維修養護費用。建筑景觀配置原則如下:
1、建筑物的格調應與生態園的主格調協調一致,即以生態建筑為建筑物的設計和建造標準。
2、在建筑風格上形成生態園自己的特色。建筑風格應定位為有中國傳統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可參考各類建筑風格。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挖掘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將成為生態園的一個亮點。
3、整個生態園以清澈的河流貫穿,充分利用河流資源,挖掘我國的橋文化,建成各種有傳統特色的橋梁、亭宇,道路等,這些都將成為園區的亮點。
4.生態園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設施,可以竹,木,草等綠色材料為基礎,建造個性化建造,突出生態園的特色和自己的風格。生態的框架,配上各種藤本植物,形成外觀、色彩多樣的各種生態建筑。同時綜合考慮使用年限的基礎上大大的節約構建成本。
五、旅游開發規劃
(一)旅游市場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生活觀念的變化,人們用于旅游的時間和支出在不斷提高,整個旅游市場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而我們生態園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同時結合開發優質的水資源和野生鳥類資源,把其規劃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示范、生態產品生產、后期可發展生態房產開發于一體的綜合園區,以植物生態景觀、野生鳥類景觀為主要特色,配以可口、保健的生態餐飲及有特色的逗趣、娛樂項目和休閑環境吸引游客,將其建設成一個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為主業的園區,是完全可行的。
(二)旅游項目開發規劃
旅游項目的開發圍繞“農業生態”、“智趣體驗”、“綠色無公害”、“主題園區”、“科普教育”,為核心進行,力求做出本園的特色。以下各項目主要分布于:游客活動中心、休閑活動中心、逗趣園。
1、文化類
(1)生態文化展(資源再利用、種養模式) (2)水生物館(食物鏈、生態文化) (3)生態農業產業鏈文化 (4)攝影愛好,科普展示廳
2、觀光類
(1)瑤臺觀景(觀景亭宇、高塔) (2)琪林觀鳥(觀鳥臺、野生動物觀摩)
3、主題類 (1)季節性花卉節 (2)季節性瓜果采摘節。 涉及資金投入,生態園產值、商務酒店設施等諸多因素,此處不作闡述。
4、休閑類
(1)樹上旅館、湖上小屋、特色餐廳、商務酒店 (2)古色茶香(品茶、享受茶文化、棋牌娛樂)
(3)香花古閣(仿古建筑物,內外配置四季香花,古音樂,配套桑拿娛樂項目) (4)多功能廳(會議、卡拉OK、歌舞廳)
5、參與逗趣類
(1)與鳥同樂(喂鳥逗鳥園區) (2)植物迷宮 (3)兒童樂園
6、運動娛樂類 (1)趣味射擊場 (2)特色燒烤趣味
(三)環境容量與游人規劃
環境容量是由風景旅游區面積和可供游人游覽空間決定。環境容量與游人規劃必須根據市場的預測,同時考慮風景區的極限風景空間容量和理想風景空間容量。
生態園風景旅游區內可供游人游覽的空間,可分為主要游線和主要游人聚集景點兩類。生態園的大致面積1200畝,根據生態園的區位、交通條件、周邊環境和生態園的規模和特點,參照類似的主題公園的情況,游人規模設計為日最大容量5000人,瞬時容量1000人。
主要游線和主要游人聚集景點的容量將按上述預測進行統籌規劃設計(下一步做)。
(四)旅游服務配套設施規劃
1.旅游服務設施將配合游覽區設置,以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務。其建筑物必須經過詳細設計,結合自然,協調景觀,為旅游區增色,使之成為與整個旅游區環境相映襯的人文景觀。
2.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種類:
(1)配合三條游線,設置固定停靠點,如水上游線的停靠碼頭;環湖自行車的自行車驛站等。
(2)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指示牌、解說牌、導游圖、科普技術講解員等,引導游人游覽。
(3)提供各種各樣的接待服務,如游客服務中心、餐館、旅館、小賣部等。 (4)休息亭、椅、廁所、垃圾箱等。
3.具體設計規模及分期發展規劃(下一步做)。
(五)游覽組織規劃
生態園的旅游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組織:(可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
1、一日游
(1)生態觀光游:以園區大規模的花海生態景觀、主題園區、生態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來滿足久居城鎮的居民的好奇心及回歸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心理。目標市場:城市市民。
(2)節慶文化游:通過開展節慶文化活動,例如:牡丹芍藥節、木蘭節、草莓采摘節、西瓜采摘節等,吸引相關文化愛好者。目標市場:城市及周邊居民、花卉愛好者、攝影愛好者。
(3)生態美食游:通過養殖特種水產、特種禽畜,種植生態的蔬菜、瓜果,由游客自我捕捉、采摘,讓游客在沐浴園區旖旎風光的同時,享受采收農產品的樂趣和生態飲食的美味(可以結合生態產品、生態美食銷售)。目標市場:城鎮居民、美食愛好者。
(4)娛樂逗趣游:通過有特色的水上活動,特色燒烤,馴化的珍奇可愛的動物、鳥類逗趣,兒童喜歡的趣味活動等,讓游客享受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生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樂趣。目標市場:周邊城鄉的青少年、兒童、中小學生。
2、二日游
(1)周末娛樂游:針對雙休日,有計劃地推出周末休閑娛樂活動熱點,推薦適
合不同游客的周末休閑娛樂套餐供游客選擇,讓游客在生態園美麗的風光中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目標市場:周邊城鎮的中上工薪階層。
(2)鄉情體驗游:通過設置特色民居,渲染民俗風情,讓游客“吃農家粗糧,干農家細活,享鄉村陶然之樂”。目標市場:城市家庭、外國游客。
(3)科普知識游:利用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生態文化城等展示現代化的生物技術;生態技術;植物栽培技術;特種動物、魚類、鳥類的飼養、馴化技術等,充分展示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并讓游客參與活動。使他們通過實踐學習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目標市場:中小學生。
3.多日游
(1)休閑度假游:通過美麗的生態環境,可口的生態飲食,舒適的生態人居,充滿知識的文化氛圍,吸引人的逗趣娛樂活動和適當的運動設施。使游客形成長期度假的愿望。目標市場:白領階層、外企員工、老干部、高層管理人員。
(2)會議考察游:園區配備接待中小型會議的設施,充分利用生態園的優美環境和休閑度假條件,爭取承辦中小會議和短期培訓班。目標市場: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大型企業、民間組織舉辦的各種中小型會議和中高水平短期培訓班。
(3)生態療養游:在生態園良好的環境條件的基礎上,配備退休的名中醫、療養師、保健師,針對性的制定療養計劃,通過居住環境布置、體育娛樂、心理調節、飲食調配,使人們達到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目的。目標市場:退休老干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中高層管理人員。
(4)學生夏令營:生態園可作為中小學生生物課及生態教育培訓的第二課堂和實習基地及娛樂度假基地。可以積極和教育部門聯合組織各種形式的夏令營、冬令營;策劃具有影響力的少年兒童喜愛的各種活動。目標市場:中小學生。
六、環境保護規劃(略)
(一)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
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必須突出生態景觀,同時要極力保護和維持生態景觀的可持續性,生態景觀是生態旅游最終成功的重要基礎。所以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極其重要。生態園中要配備園林、花卉、農業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對生態環境進行必要的維護和改進。同時要配備垃圾處理,資源利用的機制,創造園區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再利用
由于園區針對游人開放,勢必帶來很多生活垃圾,所以垃圾處理極其嚴峻,園區應分片區安排人員整理打掃。同時合理設立停車場、垃圾箱、告示牌等,引導游客維護環境衛生。游客生活垃圾,農副產品的藤條垃圾、動物糞便等都可作為沼氣的再生資源重復利用。
(三)防災規劃
由于園區面積大,地域廣,結構復雜,所以安全問題尤為嚴峻。在各路口,有安全隱患的地方都要設立警示牌,同時定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基礎設施的建筑物上也因充分考慮防災因素,確保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旅游園區。
七、基礎設施規劃(下一步做)
(一)排灌系統和給排水規劃 (二)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三)電力電訊規劃
九、各園區的規劃設計(略)
(一)植物花卉園的規劃設計
1.牡丹園;2.木蘭園;3.造型植物園;4.梅園;5.桂花園;6.石榴園;7.紫薇園;8.丁香園;9.竹園;11.海棠園等。
(二)果木觀光采摘園規劃設計
1、櫻桃園;2、枇杷園;3、李子園;4、桃子園;5、葡萄園;6、橘子園;7、草莓園;8、小番茄園;9、西瓜園;10、黃瓜園等。
(三)園林景觀區域的規劃設計
1.主入口和入口景觀帶;2.入口廣場;3.中心景觀帶;4.背景林帶;5.野生鳥類保護區等。
(四)休閑度假和服務區的規劃設計
1.酒店;2.生態餐館;3.游客活動中心;4.休閑度假區;5.休閑活動中心;6.逗趣園等。
(五)生產和示范區規劃設計
1.生態農業示范區;2. 現代設施農業展示區;3.苗木花卉生產區;4.禽獸畜養殖區;5.水產養殖區。
(六)辦公區、職工生活區規劃設計
(七)觀景點和亭、廊的規劃設計
十、后記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私家車輛,短期自駕休閑游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多的“農家樂”式農業生態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現在農業生態旅游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正蓬勃發展。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進得來,出得去,有物可購,有處去樂。因此,旅游的發展,必然不斷帶動與這要素直接相關的飲食、建筑、交通、園林、商業、保險等行業的發展。雖然永州周邊的這些農業主題型莊園發展較快,給當地農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這些農業生態主題旅游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缺乏科學、合理的旅游發展規劃;2.管理體制混亂,阻礙了農業旅游的發展;3.缺乏統一的管理規范和標準;4.項目分散、內容單一;5.旅游產品開發深度不夠,缺少創新理念;6.各項基礎設施較差、配套服務設施落后;7.旅游經營服務的理念落后;8.農業旅游的特色不突出等問題。這些不足和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形成一個尷尬的狀況,就是單調乏味、缺乏新意、年年翻版給人無處可玩沒有新意的感覺。
鑒于此我們農業生態園區要長足發展,改善這些不足,著重突出體現生態農業、主題農業的閃亮點。同時改變傳統生態農業規模小、形式單一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給游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所以需要處理好下面幾個要素:1.農業生產與旅游開發之間的關系;2.農耕文化、生態產業的挖掘保護與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3.旅游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與突出特色化、個性化之間的關系;4.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5.旅游資源與旅游產品之間的關系;6.短期經濟利益與長遠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整個生態景區不但要立足于農業,發展生態景觀,還要比其他生態農業莊園有更多的創新和構想,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體現,此處不作詳細說明。
|